粘膜,疼痛,大便,外痔,表面

提問: 內痔 問題補充: 長了痔瘡,而且好像是內痔,怎么辦? 医师解答: 內痔生于齒線以上,由粘膜下痔內靜脈叢擴大曲張所形成柔軟的靜脈團,稱為內痔。《外科大成·痔瘡》中說:“內痔在肛門之里,大便則出血如箭,解畢用手按,良久方入。”指出內痔以出血和脫出為主要癥狀,多為無痛軟性腫塊,長期反復出血,可引起嚴重的貧血。內痔是諸痔中發病率最高的常見病,多發于肛門右前、右后和左側[ 即截石位3、7、11點 ],常稱為母痔;在其余部位發生的痔,則稱為子痔。 【分 類】 根據內痔的病理變化和發展程度的不同,臨床上常分為三型和三期。 一、三型分類 血管腫型:由毛細血管增殖和擴張而成,外形如楊梅,表面粗糙或光亮,呈鮮紅色,粘膜較薄,觸之柔軟而易出血。 靜脈瘤型:為靜脈叢屈曲,痔核內可有血栓和擴張成球狀的靜脈瘤,表面粘膜較厚而帶光澤,呈紫紅色,不易出血。 纖維腫型:由于反復脫出、擦傷和炎癥刺激,使內痔結締組織增生,表面粘膜纖維化而變硬和富有彈性,呈蒼白色,不易出血。 二、 三期分類 一期內痔:除大便帶血、滴血或射血外,無其它自覺癥狀。窺鏡下可見粘膜呈大小不等的結節狀,質軟,色紅;指檢時,按之柔軟,粘膜表面很薄,大便時易被擦破而出血,大便常帶血或滴血。因痔核體積小,故不脫出肛外。 二期內痔:有間歇性便后滴血史,感染時則有肛門脹痛、墜脹和里急后重等癥狀,痔核較大,排便時脫出肛外,但便后能自行復位。窺鏡下可見粘膜變厚,痔核表面呈紫紅色,并有少量分泌物。排便時,因糞便刺激或摩擦,容易出血。 三期內痔:痔核體積增大,有結締組織增生,粘膜變厚,暗紅色,表面粗糙。脫出后不能自然復位,需用手推回或平臥后始能復位。若痔核經常脫出,就會引起括約肌松弛,凡是遇到用力、咳嗽、行走和蹲下時,都可能脫出。如脫出后未能及時復位,由于括約肌痙攣、擠壓,以致血液回流受阻,痔核充血腫脹,內有血栓形成,甚者壞死,疼痛劇烈,此為嵌頓性內痔。如表面發生潰爛壞死,分泌物增多,除引起劇烈疼痛外,還會出現發燒、小便困難,甚至因硬大便擦破潰爛痔核表面而引起大出血等癥狀。患者由于反復出血,還會產生繼發性貧血,有時血紅蛋白可降到20%左右。因此,凡原因不明的貧血病人,應注意檢查有無內痔。 【癥 狀】 內痔初起時,癥狀不明顯,僅在體格檢查時,才被發現。但隨著痔核逐漸增大,癥狀亦會逐漸加重。常見內痔的癥狀如下: 1.便血:排便中或便后出血,色鮮紅,有時大便表面附有少量血液,或將手紙染紅,有時為滴血或射血。由于糞便擦破粘膜,或因排便時過于用力,血管內壓力增高,以致曲張靜脈血管破裂,便時則有噴射狀出血。如長期反復出血,或多次大量出血者,還可引起貧血。 2.脫出:由于痔核體積增大,排便時受到糞便的擠壓,使其逐漸與肌層分離而脫出肛外,有時是1--2個痔核同時脫出,有時是全部痔核并帶有直腸粘膜一齊脫出。最初僅在排便時脫出,便后能自行復位。癥狀較重者,脫出后需用手推回,或臥床休息,方能復位。癥狀更嚴重者,除排便時脫出外,凡用力、行走、咳嗽、噴嚏、下蹲等,都可能脫出。脫出的痔核,極易受感染,每因發炎、水腫、疼痛而發生嵌頓,以致復位困難。 3.疼痛:單純內痔,一般無疼痛,有時僅感覺肛門部墜脹或排便困難。如發炎腫脹者,痔內有血栓形成或嵌頓,則有疼痛;如脫出未及時復位者,則疼痛加重;如發生嵌頓,有潰爛壞死,引起肛緣發炎水腫,則疼痛劇烈,病人坐臥不安。 4.粘液流出:直腸粘膜長期受痔核的刺激,引起分泌物增多;晚期內痔,因肛門括約肌松弛,常有分泌物由肛門流出。輕者大便時流出,重者不排便時也自然流出,污染內褲,病人極不方便。在內痔脫出時,分泌物更多。 5.搔癢:因分泌物或脫出痔核的刺激,使肛門周圍潮濕不潔,發生濕疹和搔癢,搔癢有時是由于內痔脫出因反射作用而引起的。 6.內痔發作:內痔平時癥狀輕微,無大痛苦,如有便秘或腹瀉,或過于勞累,就會忽然加重,稱為內痔發作。在內痔發作時,痔核突然腫脹、突出、灼熱,疼痛,有搏動及異物填塞的感覺。因受干燥糞便的擠壓,易破潰出血,里急后重。發作持續3--5天,如治療得法,腫脹逐漸消散,血栓被吸收,痔核變軟縮小。有時腫脹不見消散,由于感染、化膿、潰爛或因血循環受阻,痔核也可發生壞死。 【注意事項】 此外,內痔引起的便血、脫出和肛門松弛等癥狀,應注意與下列疾病相鑒別: 1.直腸腺瘤或絨毛乳頭狀瘤:這類腫瘤如有長蒂,排便時可由肛門脫出,指檢時可捫到圓形質硬的腫塊。窺器在直腸內可見到腫瘤,呈朱紅色,有的有蒂,有的無蒂,有的單個獨生,有的多個群聚,經常出血,每次糞便帶血或帶有血絲,也偶有大量出血。 2.直腸癌:常被誤診為痔,延誤治療,應特別警惕。癌腫形狀不規則,呈菜花狀,表面不整齊,質堅硬,常有出血和惡臭膿血分泌物,經活體組織檢查,可以診斷鑒別。 3.肛乳頭肥大:位于齒線,表面為肛管上皮,常呈錐形,質較硬,灰白色,不常出血,有刺痛或觸痛。 4.肛門直腸脫垂:直腸粘膜、肛管或直腸全層脫出,脫垂成環形,表面光滑,常有由肛門向外而具層次的粘膜皺襞。無靜脈曲張,出血較少。 5.肛裂:大便時出血,但無腫塊突出肛外,有疼痛間歇期,檢查時,可見到肛門部有裂口。 6.腸出血:各類腸出血,血色深紫,與糞便混合,并有其固有癥狀。內痔出血,血鮮紅色,常在便后滴血或射血。 二,內痔的外治法www.39.net  2007-11-8 北京東大肛腸醫院  內痔的治療可采用多種外治療法,例如:熏洗法、外敷法、塞藥法、枯痔法、結扎法及注射療法等。針對不同的癥狀采用不同的療法。   一、熏洗 各期內痔均可以藥物加水煮沸,先熏后洗。常用方為五倍子湯或苦參湯,或選用芒硝、金銀花、連翹、苦參、地榆、馬齒莧、川椒等1~2味煎水熏洗。熏洗可起活血消腫,清熱止痛,收斂止癢的作用。   二、外敷 內痔后期,痔核表面糜爛滲液,暫時不能手術者,可先用上法熏洗患部,然后用五倍子散、消痔散加枯礬粉外敷。外敷具有清熱消腫,止痛收斂止血的作用,可使痔核縮小,潰面愈合。   三、塞藥 I、Ⅱ、Ⅲ期內痔及內痔手術后不便敷藥者,可把藥物做成膏或栓,塞人肛內,達到清熱消腫,鎮痛止血的目的。塞藥可選用九華膏、紫草膏等。   四、枯痔法   以藥條或藥釘插入痔核內,使痔枯干壞死,脫落而愈。現一般采用無砒藥釘如七仙條、二黃枯痔釘等。   1) 適應證:Ⅱ、Ⅲ期內痔,內外痔的內痔部分。   2)禁忌證:兼有各種急性病、嚴重的慢性病、肛門直腸急性發炎、腹瀉、惡性腫瘤、出血患者,以及對砒劑過敏者。   3) 操作方法:術前清潔灌腸,取側臥位或截石位,充分暴露肛門。用生理鹽水洗凈后。翻出痔核于肛外,用左手食指、中指固定痔核,作表面消毒。以右手拇、食指持藥釘尾段,于距齒線0.3-0.5厘米處,與腸壁縱軸成250.350的方向旋轉插入粘膜下痔核中心,深約l厘米。一般每核一次插人4~6根,或視痔核大小而定。間距為0.3~0.5厘米。然后剪去露在痔核外的多余藥釘,釘根外露1毫米左右。太短易引起插口出血,且不易固定;太長則易損傷對側腸壁。而后將痔核推回肛內。同法處理其他痔核,一次最多處理3個。每次插釘完畢,同時塞人黃連膏或紫草膏。一般7日左右痔核萎縮脫落。   4) 注意事項:插釘不能重疊,深淺適宜,太深可使括約肌受損壞死,感染疼痛;太淺藥釘容易脫落,造成插口出血,達不到治療目的。先插小痔核,后插大痔核,或先插有出血點的痔核,在出血點插釘1個可以止血。插釘時應正確掌握與齒線的距離,過近可引起疼痛。一次插釘總數不超過20根。   5) 術后處理:術后24小時內不解大便,以防藥釘滑脫引起出血。若大便后痔核脫出,應即推回,以免水腫嵌頓引起劇痛,并輔以止血消腫潤腸藥物治療。若使用含砒汞藥釘,應囑患者多飲開水,或以銀花、綠豆煎湯內服,以利砒毒排泄。同時注意觀察病人有否高熱、腹痛、嘔吐、口腔破潰等中毒情況,以便及時處理。   五、結扎法   以藥線或粗絲線,或膠圈結扎痔核根部,阻斷痔核血液供應,使之缺血干枯、壞死而脫落,從而達到治愈的目的。一般較常用的方法有貫穿結扎法,膠圈套扎法等。   1、貫穿結扎法:用絲線貫穿結扎于痔根部,以阻斷病變部位的氣血流通,達到使痔核壞死脫落的目的。   1)適應證:Ⅱ、Ⅲ期內痔,尤其是纖維型內痔更為適宜。   2) 禁忌證:肛周急慢性炎癥、急慢性痢疾、腹瀉、浸潤型肺結核、嚴重的肝腎疾患、高血壓、各種血液病患者以及臨產孕婦。   3) 操作方法:常規備皮、清潔灌腸,采用腰俞麻醉或局麻。取側臥位或截石位,充分暴露肛門部位,常規消毒鋪巾。術者兩手的食指交叉,緩緩進行擴肛,使括約肌松弛,痔核充分暴露。以彎血管鉗夾住痔核基底部,用左手向肛外輕輕牽引,右手持彎圓針穿10號粗絲線從痔核基底部中央稍偏上方穿過,然后用剪刀沿齒線剪一淺表切口,縫線繞痔核基底“8”字結扎。結扎后的痔核再注入15%明礬液或消痔靈注射液,或軋壓痔核,以加速痔核壞死脫落。最后剪短扎線,約留3。5厘米,再把痔核推回肛內。術畢注入紫草膏,用紗布外蓋固定。一般一次處理3個痔核。若為環形內痔,可先將痔核分為幾個痔塊,在痔塊之一側用兩把止血鉗夾起粘膜。從中間剪開,同法處理痔塊對側,然后將痔塊進行“8”字貫穿結扎,同法一一處理其他痔塊。   4) 注意事項:結扎時應先小后大。縫針穿過痔核基底時,不可穿入肌層,以免引起肌層壞死或并發肛周膿腫。術后當日禁止排便。如便后痔核脫出,應立即推回肛內,以免水腫加劇疼痛。術后7~14日為痔核脫落期,囑病人盡量減少活動,大便時也不宜用力努責,以防引起大出血。   2、膠圈套扎法:借助器械將小乳膠圈套入痔核根部,利用膠圈擴張后的緊縮力,阻斷痔核血液供應,使之缺血壞死脫落。   1) 適應證:Ⅱ、Ⅲ期內痔及內外痔的內痔部分。   2) 禁忌證:同貫穿結扎法。   3) 操作方法:術前囑患者排空大便或清潔灌湯,取側臥位或膝胸位。先插人斜面肛門鏡,確定痔核位置及數目,選定套扎部位;充分暴露痔核區。以0.1%新潔爾滅棉球消毒。而后由助手固定肛門鏡,術者左手持套扎器套住痔核,右手持麥粒鉗,經套扎圈鉗住痔核根部,將痔核拉入套扎器內。按壓套扎器柄,使套圈外套向痔根部移動;隨之將套圈推出,扎到痔核根部。然后松開麥粒鉗與套扎器一并退出,再緩緩退出肛門鏡。   4) 注意事項:同貫穿結扎法。  六、注射療法   1、硬化萎縮注射法:將硬化萎縮注射劑注射至痔核粘膜下層靜脈叢的間隙內,引起化學性炎癥反應,曲張的痔靜脈叢也因靜脈、靜脈周圍炎和進行性纖維組織增生而逐漸閉塞、達到使痔核硬化萎縮的目的。   1)適應證:I、Ⅱ、Ⅲ期內痔,內痔兼有貧血不適合其他療法者,內外痔的內痔部分。   2)禁忌證:內痔嵌頓;內痔伴有急慢性炎癥及腹瀉;兼有嚴重肺結核、高血壓、肝腎疾患及血液病;由腹腔腫瘤引發的內痔、外痔及臨產孕婦,前列腺增生較重者。   3) 常用藥物:消痔靈、6%~10%明礬液、5%魚肝油酸鈉、5%~10%石炭酸甘油等。   4) 操作方法:取側臥位或截石位,常規術野消毒,局部麻醉后,用0.1%的新潔爾滅消毒肛管及腸腔。擴肛后以皮試針頭抽取藥液,在嗽叭形肛鏡下進行注射。藥液應注在距齒線0.5厘米處的痔核粘膜下層,針頭以斜150角進行注射。每核注入藥液0.5~1毫升,以痔核腫脹表面顏色不變為度。每次注射不超過3個痔核,用藥總量不超過3~4毫升。若一次注射不愈,相隔7日可再注1次,一般3-4次可以治愈。   2、消痔靈四步注射法:也是硬化萎縮注射法的一種,原理與硬化萎縮注射法同。①適應證:各期內痔、出血、Ⅲ期內痔進一步發展而形成的靜脈曲張性內外痔。②禁忌證:內痔嵌頓發炎;伴有急性腸炎、痢疾;皮贅外痔。③操作方法:取側臥位或截石位,用0.5%e洗必泰棉球局部消毒,充分暴露病變部位,用l%普魯卡因10-15毫升作肛門局部麻醉,再用0.5%o洗必泰棉球消毒肛內痔區。用手擴張肛門,在嗽叭形肛門鏡下仔細查清內痔部位、數量及大小,再用食指觸摸痔區有無動脈搏動,確定注射部位。然后用5號針頭,5毫升注射器,吸取消痔靈液,在肛門鏡下分四步,進行低濃度、大劑量注射。下面介紹各項具體操作。   直腸上動脈區注射:為避免藥液集中引起組織壞死出血,用l%普魯卡因將消痔靈液按l:1的比例稀釋的藥液進行注射,每點注射2~3毫升。   痔粘膜下層注射:為防止組織壞死,用1%普魯卡因將消痔靈按2:1稀釋的藥液從痔核中部進針至肌層。當出現肌性抵抗感后邊退針邊注射,再呈扇形注射,使藥液均勻充盈到粘膜下層組織中。注入的藥量可視痔核呈彌漫性腫脹為宜,每核注藥量為4—6毫升。   痔粘膜固有層注射:當第二步注射完畢,再緩慢退針,出現落空感時,即進入到痔粘膜固有層,緩慢注藥,每核注藥2—3毫升。注藥后可見痔核粘膜呈水泡狀,并能見到粘膜的微細血管。   洞狀靜脈區注射:最后在齒線稍上方的內痔最低部位,即洞狀靜脈起始部進行注射。為避免藥液擴散到齒線以下引起疼痛,將藥液稀釋為l:l濃度。在肛門鏡下或用手指暴露內痔下部,在齒線上O.1厘米處進針,針尖穿入內痔的斜上方作扇形注射,每核注藥1-3毫升。Ⅲ期內痔一次注藥量為20~45毫升(稀釋后劑量)。最后用3厘米長、1厘米寬的凡士林紗布,大部分放入肛內,固定內痔,防止嵌頓。外用紗布固定。原則上一次注完所有內痔,注射后內痔因組織萎縮,干枯成為異物。本法一般無不良反應,若注射后稍有疼痛,不須處理;可能有低熱,極少數病例體溫較高,可對癥處理,3-5日可恢復正常。注意事項:注射時要嚴格消毒,每次注射進針處必須消毒,以防感染。必須選用細針頭,以免針孔太大引起出血。進針后應做回血試驗,無回血方可緩緩推藥。針頭勿向痔核內各方向亂刺,以免損傷痔內血管引起出血,造成痔核血腫,局部滲出液增多,延長痔核萎縮時間。注射的深淺要適度,太淺易引起粘膜潰爛,過深可使肌層組織硬化。勿使藥液注人外痔區,或注射位置過低,以免藥液向肛管擴散,造成肛周水腫疼痛。注射后24小時不宜排便,并減少活動。   3、壞死枯脫注射法:是將腐蝕性藥液注入痔核內,使痔核組織壞死脫落,經過創面修復而愈合。   1) 適應證:Ⅱ、Ⅲ期內痔。   2) 禁忌證:同硬化萎縮注射法。   3) 常用藥物:枯痔油、新6號注射液。   4) 操作方法:腰俞麻醉或局麻,取截石位,充分暴露肛門,用0.1%新潔爾滅棉球消毒。將內痔翻出肛外,左手持蚊式止血鉗于齒線上將痔核夾住一部分固定,右手持備好的藥液注射器,在齒線上0.3~0.5厘米處,刺入痔核粘膜下層,由低到高呈柱狀將藥液緩緩注入痔核內,以痔核略膨大變色為度。注射后,將痔核推回肛門內。痔核約7~14日壞死,干枯脫落。一次注射不超過3個痔核;若痔核較大或較多,可分期注射,間隔2周注射1次。若用枯痔油注射,每核注入0.5~1毫升,總量不超過4毫升。   5) 注意事項:同硬化萎縮注射法。注射后7—14日減少活動,防止痔核脫落時發生大出血。 (本文由北京東大肛腸醫院提供 實習編輯:鐘貞媚) 三,飲食療法   1、香蕉蕹菜粥:香蕉100克去皮為泥,蕹菜(通心菜)100克取尖,粳米50克。粳米加水煮至將熟時,放入蕹菜尖、香蕉泥,加入適量食鹽或白糖,同煮為粥,作早餐主食。適用于痔、瘺實熱之證。   2、 公英敗醬豬腸湯:鮮蒲公英50克(干品25克)、敗醬草25克,用布包裹,與豬大腸250克用砂鍋燉至爛熟,去布袋,加入食鹽調味,分2次食豬腸喝湯。適用于痔、瘺實熱證。   3、 黨參無花果燉豬瘦肉:黨參50克,無花果250克,豬瘦肉500克,同燉至肉熟透,加入食鹽調味,分頓食肉喝湯。適用于痔瘺日久氣血虛弱證。   4、大棗烏魚湯:大棗50克(去核),烏魚500克,用砂鍋燉至爛熟,加食鹽、生姜少許,分餐食用。適用于痔瘺虛證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ijnn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